導讀:
近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以下簡稱“學會”)組織的《蘇州科技城核心區TOD綜合開發城市設計》方案評審會順利召開。
TOD項目:建設蘇州西部交通樞紐中心、打造蘇州西部最強活力服務核
蘇州是世界遺產典范城市和全球先進制造業中心,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重要核心城市。蘇州高新區規劃定位為蘇州西部新中心,蘇州市產業科創主陣地。蘇州科技城作為首家科技部、省、市共建的大型研發創新基地,是高新區科技創新最重要載體、未來發展最具潛力區域。
蘇州科技城核心區位于太湖大道兩側,作為高新區行政中心和科技城CBD區域,同時也是太湖科學城“一山一湖,兩核三區”空間結構中重要的“城市服務核”,未來結合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將該區域建設成為最集成、最高效的“城市服務核”。
為推動交通樞紐建設與周邊發展有機融合,凸顯太湖科學城服務核的城市形象,打造TOD站城一體化的“升級版”,樹立“站產城融合”的國際典范,受蘇州科技城管理委員會、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蘇州高新區(虎丘)分局、蘇州科技城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委托,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以下簡稱“學會”)組織策劃了《蘇州科技城核心區TOD綜合開發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征集活動。
高新區區位示意圖
項目區位示意圖
項目所在區域位于主干路太湖大道兩側,設計范圍東至瀟湘路、南至科普路-科秀路、西至龍山路、北至青城山路,規劃面積約2.66平方公里,其中未開發凈地約0.6平方公里。
設計范圍示意圖
方案評審會:方案百花齊放、大咖謀劃良策
2022年9月3日,《蘇州科技城核心區TOD綜合開發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征集方案評審會線上線下同步順利召開。會議開始由學會副秘書長耿宏兵主持,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孟建民擔任評審委員會組長,學會理事長、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住建部總經濟師楊保軍,學會常務理事、蘇州科技大學原副校長楊新海,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集團總建筑師曾群,學會城市設計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鄧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綜合交通設計研究院院長秦國棟,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建筑師金旭煒等7位規劃、設計、交通領域的知名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虎丘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陸振華,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科技城黨工委書記盧潮,高新區各部門、科技城相關負責人等參加了會議。
方案評審會現場
方案評審會前,評委們對基地進行了集中踏勘。方案評審會上,評審委員通過審閱文本、觀摩展板及模型,聽取五家應征機構的方案匯報,并進行了充分的評議和討論,投票評選出方案名次。
評委們一致認為,五家機構的方案立足蘇州地域特色,以國際化視野、前瞻性思維、創新性理念,提出交通樞紐和城市空間一體化方案,各家機構多專業強強聯合,提交的城市設計方案有深度有特色,在規劃、建筑、交通方面的設計專業性和綜合性均較強,對打造太湖科學城城市服務核和蘇州西部交通樞紐中心提供創新思路和強力技術支撐。
評審委員
評委現場踏勘
評委、領導觀摩展板和模型
活動前期回顧:發揮學會優勢,提升征集質量
(一)公告發布
學會自2022年3月1日發布國際方案征集公告后,吸引了國內外眾多設計單位積極參與,88個設計機構組成36家應征機構(聯合體)提交資格申請文件。
(二)任務書論證
為提升本次征集活動的科學合理性,學會于2022年3月初邀請規劃、設計、交通專家對任務書進行論證研討。專家們對設計基本條件和工作重點提出了建議,強調任務聚焦于城際站點的交通樞紐概念方案和科技城核心區城市設計內容,并對開發實施運營模式提出創新性、可操作的要求。
(三)機構遴選會
2022年3月18日,學會組織召開了機構遴選會,由業內經驗豐富的專家和主辦單位代表組成資格審查委員會,最終5家入圍機構(聯合體)憑借綜合實力勝出,他們分別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Link Design Group LLC、蘇州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中聯筑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株式會社日建設計聯合體,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啟迪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聯合體,肅木丁建筑設計咨詢(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機構排名不分先后)。
(四)線上啟動活動及機構現場踏勘
2022年4月22日,響應防疫要求,學會組織召開了線上項目啟動活動,主辦方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蘇州高新區(虎丘)分局及5家入圍應征機構參會。會議開展了項目背景、設計任務書、組織方式介紹及答疑交流等多項內容。
2022年6月8日,主辦方組織5家應征機構對基地進行了現場踏勘,參觀了高新區展示館,沿途還對基地現狀問題進行了進一步溝通交流,探討對項目的理解與認識。
機構現場踏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