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中國城市規劃網>資源>會議報告>第19屆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 正文
導 讀
2022年10月29日第19屆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上,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段進教授發表主題演講“中國當代城市設計回顧與展望”,圍繞“中國當代城市設計”,將其發展歷程分成七個階段并闡述,從中凝練其作用內涵的四個思潮,歸納其學術界定存在的三個爭議,最后闡釋了四個需求背景下城市設計的角色定位以及未來展望。
主題演講人:段進(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一、中國當代城市設計的發展歷程:七個階段
中國當代城市設計的發展脈絡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大事件密切相關。通過梳理相關的學術會議與考察、政策文件、實踐活動、思想理論、科技文獻及專業教育,發現中國傳統的城市設計思想一直貫穿于我國城市設計的發展之中,并總結出中國當代城市設計發展的七個階段:
一是清朝末年至1949年間,早期西方設計思想通過租界建設、都市計劃和華人研究滲入中國。二是1949年至1950年代末蘇聯模式影響下的“自上而下的整體計劃”。三是1950年代末期到1970年代,政治運動下城市設計受到極大阻礙的同時,也有探索和創新。四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歐美現代城市設計通過四次學術會議、兩次美國考察、陳占祥的譯作及四本重要譯著引入與先行探索。五是1990年代開始,以??诔鞘性O計國際研討會、上海陸家嘴中心區規劃設計為代表的本土化實踐、理論與方法興起。六是2000年代,實踐高潮和中國學者的城市設計專著帶來了繁榮的實踐與制度化、系統化建構。七是2010年以來,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支持城市設計過程和決策全面開啟新時代城市設計的新局面。
二、中國當代城市設計的作用內涵:四個思潮
經過對大量數據的檢索,七個發展階段可以概括為四大理論思潮,在語境、時間、城市認識論、思想及成果特征方面均有變化,且變化日益豐富:
一是形體的設計?;凇敖ㄔ臁边壿?,思潮主張城市設計從傳統建筑設計出發,強調以空間環境、物質實體、視覺藝術為基礎,通過軸線、序列、對景等多種手法來塑造三維的城市空間,但忽視了物質空間背后的深層結構和以人為本的意義系統。
二是設計的綜合。城市設計的關注對象由單純的“形體”拓展到城市“綜合環境質量”,強調綜合各專業對城市進行計劃和營建,但思潮仍然是“蘇聯模式”的延續,“綜合”指向不清,模糊化了城市問題的根源。
三是設計的控制。在高度分散和相對自由的市場環境下,藍圖式的設計成果受到大量批評,“設計決定論”被“控制調節論”取代,城市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但思潮對制度環境的特殊性考察不足,且因帶有精英階層的印記而值得警惕和深思。
四是政策的設計。在反思城市空間是政策和規則在社會運作之后的物質化結果的背景下,思潮強調通過配置空間資源,增進建成環境中公共價值的實際效益,維護建成環境塑造過程中的社會公平與公正,但公共利益不可度量,城市設計的概念也被拓展到一個模糊的領域。
三、中國當代城市設計的學術界定:三個爭議
盡管中國當代城市設計思想在尊重過去、保護自然、反對城市公共資源私有化、公共參與平等對話、混合發展、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及一體化步行交通體系、宜人尺度、反對單一無變化、可識別性和場所感、新能源和新技術、反對封閉式大居住區等方面產生了廣泛的共識,但仍主要凸顯著三個爭議:
一是內涵之爭。城市設計的定義應從“物質空間設計”出發還是從“社會政策運作”出發尚未形成共識。
二是歸屬之爭。包括建筑學范疇論、城鄉規劃范疇論、相對獨立論、思維觀念論,和主張難以簡單劃分、但須以城鄉規劃為落腳點的綜合模糊論。
三是法定化之爭。包括強調增強管理部門對城市空間的控制能力以保證公共利益的“必須法定化”觀點,強調城市設計是基于片面的主觀認知、個人化、美學控制的“不能被法定化”觀點,以及強調底線思維的“有限的法定化”觀點。
四、需求導向的城市設計未來展望:四個背景
面對包含巨大實踐影響和豐富理論內涵、各類爭議和許多待研究領域的城市設計,在認識到城市設計學術與技術發展不僅有其自身的學理邏輯,同時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大事件相關的前提下,未來中國城市設計的角色定位應是需求導向背景下的發展應對:
一是國家對城鄉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國家層面制度文件強調城市設計的核心對象是城市環境風貌、景觀藝術水平,城市設計的作用是作為一種重要方法,作用途徑應貫穿于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
二是地方城市規劃建設治理中的重視。近20個省市陸續出臺了完整的城市設計編制及管理文件,并在規劃管理法規中增加了城市設計內容,城市設計已經成為地方實踐的重要工具之一。
三是國家空間規劃體系改革的機遇。全空間尺度、自然資源全要素、“一張藍圖管到底”等新概念都為城市設計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四是國家城鄉發展戰略的新模式。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城市更新行動、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城市設計在策略視角和技術方法上及時跟進。
基于四點背景需求,提出對中國城市設計未來發展的展望:一是城市設計作為“方法”的運用,應將其介入到規劃、建設、治理的領域中。二是城市設計應在不同層面進行運用,包括在跨區域、鄉村和專項規劃層面橫向全覆蓋,從總體規劃到詳細規劃、從一般地區到重點地區、從重點規劃到詳細設計縱向全貫通,以及從規劃編制到空間治理管控全過程。
總體來說,未來中國城市設計應在需求背景下謀求創新發展,并強化作為方法與空間治理工具的作用,向更廣闊的空間領域拓展、向更豐富的多維設計深化,繼承和創造靈活性、問題導向、整體統籌、彈性思維的優秀傳統,以提高國土空間和人居環境的品質。
本文根據現場演講內容整理,經演講人修改審定
文字整理:楊沛然,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碩士研究生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授權事宜請郵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國城市規劃網保留最終解釋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城市規劃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