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中國城市規劃網>資源>會議報告>第19屆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 正文
導 讀
2022年10月29日,第19屆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上,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城市規劃學刊》主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吳志強教授發表主題演講“城鄉規劃學科發展年度十大關鍵詞(2022-2023)”。
主題演講人:吳志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城市規劃學刊》主編)
學科是關于一個科學領域的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規劃學科發展論壇的初心正是匯聚、探索規劃學科知識體系的成長焦點。2021年,學科論壇首次發布了城鄉規劃學科年度十大關鍵詞;今年,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多反思,融合了31位規劃領域頂級學者推薦的關鍵詞、對跨越百年(1922-2022)的70余萬篇規劃文獻資料數據底板,以及工程前沿技術詞匯的研究分析,聚焦、凝煉、確定了2022-2023年度城鄉規劃學科發展的十大關鍵詞:
城鄉規劃學科拓展、空間規劃探索、都市圈共生、城鄉融合規劃、安全韌性家園、人民城市設計、數字化規劃、遺產“智”保護、減碳規劃、中國式城鄉現代化。
關鍵詞1:城鄉規劃學科拓展
規劃領域專家提名:百年發展;跨學科多專業城市研究;邊界外延、群落;新技術、線上、云端;學科規律與價值觀;學科轉型
城鄉規劃有百年的學科根基,同時不斷向外拓展。規劃對象的拓展從未停止過,從大都市中心到大都市邊緣,到中小城市和鄉村,又延伸到海洋空間,逐步走向整體的生態系統;對規劃本體本身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從規律的觀察到機制的總結,再到系統的剖析;從科學的評價到學術的凝練,再到人才的培養。規劃本體和規劃對象都在不斷發展和延伸。第一個關鍵詞“城鄉規劃學科拓展”,是向百年的敬禮,也是對未來的啟迪。
同濟百年規劃教育探索是中國規劃教育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現代城市規劃發展史的縮影。同濟規劃學科的百年探索可以劃分為六大歷史發展階段:外部灌溉、西學東踐、教學相長、文化蟄伏、同頻共振、國際引領。
關鍵詞2:空間規劃探索
規劃領域專家提名: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估預警;國土空間規劃改革與治理創新;空間現象規律;理性規劃;三線劃定;國土空間詳細規劃
空間規劃的體系的發育讓我們喜憂參半?!跋病眮碜杂跁r代的經驗與變革,我們從世界的規劃體系建設經驗中汲取了充足的養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發展也為傳統方法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供了解決的可能;“憂”則來自于未來的不確定性,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一些潛在的問題也在逐漸浮出水面:中國的新體系能否彎道超車,在世界體系中實現卓越呢?雖然未來充滿挑戰,但我們仍滿懷信心,不斷摸索方向,砥礪前行。
關鍵詞3:都市圈共生
規劃領域專家提名:都市圈;區域協調發展;區域合作與區域治理;新城發展戰略;共享區域
學者的關鍵詞提名中反復出現“都市圈”,并帶出“區域協同發展”、“區域合作”、“區域治理”、“新城發展”等一系列內容,我們把這些詞打包稱作“都市圈共生”,涵蓋大小城市的外延內核,相互之間的跨界聯動增長。區域協同治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2022年更讓長三角城市感受到命運的休戚與共。
關鍵詞4:城鄉融合規劃
規劃領域專家提名:城鄉融合;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提名了“城鄉融合”,關聯詞條有“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等。結合近兩年出現的大量鄉村規劃的案例,我們把第4個關鍵詞確定為“城鄉融合規劃”。城鄉規劃學,不僅研究城鄉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創造城鄉融合的規劃。
關鍵詞5:安全韌性家園
規劃領域專家提名:韌性城市;風險管理;防災減災規劃;城市安全與韌性發展
韌性安全系統既是城市科學的新前沿,也是城市建設應對多種挑戰的新要求。如何整合各種新技術,實時測量、分析、管控和應對各種環境變量,實現城市災害精密預警,打造安全、韌性的共享家園成為新熱點?!帮L險管理”、“防災減災規劃”、“城市安全”、“韌性發展”、“韌性城市”、“社會動員”等高頻詞是在這個關鍵詞下帶出的內容。
關鍵詞6:人民城市設計
規劃領域專家提名:全齡友好;共享共建共治社區家園;城市更新;健康人居;公共空間重塑
早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已經提出了“人民城市”的概念,2019年總書記考察上海時,再次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內容,成為國家意識形態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實際上,規劃學界對“人民城市設計”早有持續性的探索。我們一直以來秉持的價值觀就是“城市是為人民服務的,規劃設計是為人民服務的”,而當設計可以依托智能技術,能更精準捕捉百姓需求,賦能城市為每一個具象的“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時,就是真正把“設計”與“人民城市”的理念結合了,也就是“人民城市設計”這個關鍵詞。這個詞條下還涵蓋了全民友好、共享共建、共治社區、共治家園、城市更興、健康人居、公共空間重塑、鄰里物質及身體活動等重要內容。
關鍵詞7:數字化規劃
規劃領域專家提名:城市計算;人工智能規劃;城市信息模型CIM;數字孿生;數治城市
去年我們列出了“城市數字化轉型”這個關鍵詞,今年,在城鄉規劃文獻中出現的與數字相關的高頻詞的爆炸式增長,印證了數字人工智能技術與城市規劃的接軌。人工智能賦能對城市發展規律的探索、規劃技術方法的提升,形成規律導向下的空間規劃。
關鍵詞8:遺產“智”保護
規劃領域專家提名:讓文物”活起來”;智能挖掘;信息梳理;深度學習;網絡傳播;智慧管理
很多專家提名遺產智慧化保護相關的內容。遺產領域使用虛擬現實技術、數字?、智能技術進行大規模的文明遺產保護及保護研究;這也是2021年在福州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提出的三大主題之一,即把大量的數字化技術和遺產保護鏈接在一起。中國在這個領域是進步、變化非??斓?。我們建構的山西歷史遺產數字化平臺,就是遺產“智”保護的一個創新實例。
關鍵詞9:減碳規劃
規劃領域專家提名:碳達峰、碳中和;氣候變化與雙碳治理;資源集約利用;綠色低碳
去年我們提出年度關鍵詞“氣候變化與雙碳”,今年我們用?“減碳規劃”來概括。??我們呼吁規劃學科把國家理念落實到專業中去,把國家承諾落實到我們自己所做的每一個規劃、每一片土地上。我們也希望在世界范圍內設立更多的碳排碳匯監測點,讓規劃設計團隊在做設計的同時就可以看到設計之后的變化。
關鍵詞10:中國式城鄉現代化
規劃領域專家提名: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城市現代化
在國家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上,深入到學科的“城鄉”,我們提出“中國式城鄉現代化”這一關鍵詞。中國的現代化有其突出特點,?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做了具有根本指導意義的三大內涵詮釋:第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具有全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第三,具有中國自己的國情特色。這又點出了五個關鍵,第一,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第二,是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第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第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第五,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對中國式的城鄉現代化有更多內涵可以探索,我們需要把黨中央的精神深化到具體的工作中,包括:中國的城市傳統文明的延續、建筑建造中的傳統智慧傳承、東西南北多元基因的多源整合、大體量城鄉現代化過程中的梯度進程聯動、“以人為本”導向的開放和融合等。
本年度城鄉規劃學科的十大關鍵詞,最終發布為:城鄉規劃學科拓展、空間規劃的探索、都市圈共生、城鄉融合規劃、安全韌性家園、人民城市設計、數字化規劃、遺產‘智’保護、減碳規劃、中國式城鄉現代化。
這十大關鍵詞不僅體現了過去一年里城鄉規劃學科在重點開展的工作,我們也能從中看到今后幾年的工作方向。它們的凝練、提出,要感謝專家們貢獻的智慧,研究團隊及數據庫人員的支持,更感謝學科發展論壇開辦至今的19屆中所有專家們的貢獻。我們學刊編輯部也會努力在這些關鍵詞下組織更多優秀的文章。
本文根據現場演講內容整理,經演講人修改審定
文字整理:徐浩文,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士研究生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授權事宜請郵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國城市規劃網保留最終解釋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城市規劃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