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單位案例 發布時間:2022-10-20 17:20
所在地區:
北京
編制單位: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編制人員:
石曉冬、楊浚、楊明、彭珂、邱紅、王吉力、伍毅敏、邊雪、徐勤政、甘霖、陳猛、常青、楊兵、張佳怡、喻文承
項目規模:
委托單位:
獲獎信息: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科技進步獎是為獎勵在規劃領域中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方面,做出了創造性貢獻并取得重大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個人或組織而設立的獎項。2020年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科技進步獎授獎項目共3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0項。
由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的《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城市體檢評估體系構建、關鍵技術與典型應用》獲得2020年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團隊在對城市發展狀態和規劃實施效果進行實時監測、定期評估和動態維護,維護總體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研究與實踐。
項目介紹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工作時指出:“要堅決維護總體規劃嚴肅性和權威性,健全規劃實時監測、定期評估、動態維護制度,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加大執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健全問責機制?!薄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也明確要求“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中央明確提出了各地要深入開展城市體檢評估工作的任務要求。
根據《城鄉規劃法》要求,北京在2004版總規實施過程中形成每五年開展一次實施評估的機制,并分別于2009、2014年兩次組織開展了五年終期評估和十年終期評估工作。在此基礎上,2016版新總規提出“實時監測—年度體檢—五年評估”的動態評估框架,即實時監測規劃核心指標和城市運行要素、每年開展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體檢、每五年進行總體規劃實施全面評估。2019年,北京市通過了修訂版的《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確立了體檢評估機制的法定地位。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城市的發展質量和效益。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城市體檢評估,對城市發展特征及規劃實施效果進行定期分析和評價,有助于及時揭示城市空間治理、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不斷完善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提高城市發展質量。
在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背景下,對城市體檢評估的體系構建、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不僅可以為北京的超大城市治理提供創新手段,也可以為國內其他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和精細化管理提供有效借鑒。
《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城市體檢評估體系構建、關鍵技術與典型應用》在全國率先構建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常態化城市體檢評估理論體系,解決多項面向動態監測城市發展狀態和規劃實施效果的關鍵技術,并在國家—城市—街道三個治理層級得到廣泛應用。經過持續深化探索,取得以下創新成果:
1 建章立制:形成“監測—診斷—預警—維護”常態化機制,為各級政府治理城市和實施規劃提供制度抓手
體檢評估是“多規合一 - 任務分解 - 體檢評估 - 督查問責 - 協同共治”總規編制-實施統籌機制中的重要一環,區別于以往的規劃實施終期評估,常態化的年度體檢從過程維度來解析政府年度行動和政策與規劃實施結果的關系,建立“監測—診斷—預警—維護”閉環體系,對規劃實施措施進行動態、及時優化完善,實現對總規編制-實施的系統性改革,解決了總規實施性弱的問題。通過建立工作組織、技術統合、數據獲取、成果形成和應用五大機制,保障體檢評估制度運行。
圖1-總規編制-實施統籌機制
2 理論構建:完善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城市體檢評估理論體系,為全國城市提供實踐藍本,并上升為國家行業標準
面對強化城市功能、提高服務水平、促進資源利用效益、構建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提高城市韌性、關注民生基礎設施、推動區域協調等城市高質量發展要求,提出“三個層級治理(國家、城市、街道)、三個體檢對象(指標、任務、領域)、六個核心內容(戰略定位、底線管控、規模結構、空間布局、支撐體系、實施保障)、六個維度指標(安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關鍵附件(一張表、一套圖、一清單、一調查、一平臺)”的體檢評估體系。從全面性、系統性、實操性出發為地方實踐提供規范藍本。
圖2-城市體檢評估體系
3 技術創新:提出面向動態監測城市發展狀態和規劃實施效果的關鍵技術,實現體檢評估的標準化、智能化
結合區域—市域—區—街鄉—社區村等不同尺度、各類數據維度,建立數據空間標準化和多尺度融合處理算法。以集成人口就業、用地建筑、職住關系、生態環境、空間布局、經濟發展、交通體系、市政設施、城市品質、政策評估等10大類、若干子類專項分析工具的模型庫為支撐,搭建可實現動態數據更新、自動化運算、實時數據輸出、標準圖表生成的城市體檢評估可視化智慧平臺。開發了更細化數據層次、更關注要素統籌、更善用多源數據、更注重解決問題、更強調世界眼光、更突出人本觀念的多維診斷分析方法。
本項目的理論體系和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國家—城市—街道三個治理層級得到廣泛應用。城市層面,建立的體系、工作機制和關鍵技術連續三年應用到《北京城市體檢》工作中,體檢報告作為重要事項上報中央,并為市委市政府優化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形成的《北京城市體檢各區、各部門任務書》有效指導全市16個區和34個相關委辦局開展自評工作。街區層面,面向復合生態系統的街區診斷技術應用于《大柵欄街區診斷和提升規劃》,為基層精細化治理樹立了標準范式。國家層面,住房城鄉建設部和自然資源部在總結北京城市體檢經驗基礎上,分別開展全國范圍內城市體檢工作;同時,主編國家行業標準《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為行業進步做出貢獻。